船拳特色项目介绍

行健如虹:扎根大地的文化传承与迭代
越溪船拳特色文化项目介绍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9-30 12:25:10 浏览次数: 【字体:

苏州市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地处太湖文化的核心位置,这里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乡,文化繁荣之地,具有浓郁的区域历史文化。学校“越溪船拳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于2018年正式立项,一年来,学校践行项目计划,努力以“传承吴越文化精华,丰富校园文化内涵”的宗旨打造文化底色,在越溪船拳文化的物态建设、课程建设及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以立足实际,深度挖掘的方式,诠释船拳特色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内核,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建设品质。

一、习得攻与防——建设物态基地

特色物态基地是船拳项目实施的前提保障,也是项目实施特色化的标志。我校特色物态基地的建设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充实、更新,优化整合,形成了“基地+中心+展馆”的格局。

根据项目计划,我们首先着手进行江南船拳研究中心的建设。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在学校建立了“江南船拳文化研究中心”。学校还依托苏州大学民族体育专业的科研力量,在学校建立了“苏州大学体育学院武术教学实习基地”。

接着,我们进行船拳文化展馆的建设。我们通过文献资料的参阅和民间走访,在体育馆边规划建设了船拳文化展馆,用于船拳文化的展示,体验船拳特有的内在文化。馆内展示了船拳的历史发展、传承人、船拳套路等内容。

在“基地+中心+展馆”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课程基地之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于是,根据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需求,通过专用教室的改造,专业基地的专门建设等方式,我们先后建设和建成游泳课程基地、攀岩课程基地、德善书院、力瀚科学教育研究中心、扬帆管乐团等课程基地,使课程教学能在课程基地中进行;我们确立把专家工作室建在课程基地的思想,先后建成了许建华书法工作室、沈剑峰艺术工作室,使课程实施的空间、师资更有保障,使课程实施的效能更有保证;我们以努力把校园建设成课程基地为宗旨,从学校广场的文化布置,到庭院小景的点缀,从未来科创中心的整体规划,到学生课堂的墙面氛围,处处呈现特色课程的实施理念。

二、练好基本功——建构特色课程

我们深入开展学校课程建设,完善学校课程体系。我校以“行健如虹的少年”为毕业生形象,以培养“养德修文、强身博雅”的学生为目标,进行了课程规划的研制。我们开发了生活德育类、学科拓展类、文化特色类三类校本课程,“越溪船拳”就是文化特色课程中的一项。我们积极挖掘船拳中的教育元素,概括为“观六路,听八方”“稳下盘,强基础”“入于内,出于外”“以不变,应万变”“因其器,施其用”等特点,适当放大,渗透德育,磨练学生的意志,锤炼他们的品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满毕业生形象。

越溪船拳课程文化建设立项后,我们规范课程建设流程,着力把船拳课程打造成本校的样本课程。首先,我们在课程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船拳课程纲要的研究和撰写,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安排、课程教学的方式和课程评价进行科学设计。经过几轮修改调整,船拳课程纲要逐渐完善,课程设计逐渐丰满完善。

第二,我们进行教学内容的整理,通过文献查阅和走访记录,请教材编写经验丰富的专家主持,请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时敏教授团队共同参与,根据课程目标,进行《溪小拳影》教材的编写。《溪小拳影》教材共分上中下三册,分别在三四五年级中实施教学。本套教材为课程进行全面实施教学提供了内容依据,也保障了学生对于船拳知识、文化的学习。

第三,我们积极寻求校本课程师资,确定教学基本方式。船拳是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域性强,文化性突出,不是一般的教师能够胜任教学。因此,在课程教学中我们尝试外聘专家加本校教师的组合方式进行教学,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罗时敏教授团队主要负责对船拳文化的深度开发,培训教师团队。由罗教授带领张宗豪副教授、李吉远副教授、杨海庆副教授,寻找民间船拳高手,定时到校辅导,重在提高、培养苗子,深度挖掘船拳文化。苏州市非特质文化传承人吴文祖负责对船拳文化的研究和指导。学校体育教师团队负责船拳的日常教学。在教学方式上突破了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而以实践体验和感悟为主,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第四,我们努力变革课程评价方式,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相结合的评价,同时关注学生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传统技艺学习情况的评定,多进行过程性、展示性评价,评价更加客观、多元。由船拳课程为范,我们建立了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模型,用以规范其他校本课程的实施,并通过教务处督查和校长室随查的制度,使校本课程的实施从规范不断走向专业。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断进行课程平台建设和完善,我们在“基地+中心+展馆”的基础上,建立了船拳文化节活动平台,每年5月,学校举行全校参与的船拳文化,整个节日长太一个月,使课程的外延扩大,也是船拳课程文化建设的成果在更广层面推广。

三、打好组合拳——提升文化品质

船拳课程文化建设的立项,对已经开展船拳进校园试验研究工作多年的我们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标志。在船拳课程文化建设的带动下,学校文化发展的整体格局逐步形成,学校文化品质进一步提升。

    首先,船拳课程的开发,推进了学校德育的进程。学校在船拳社团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启示,根据学校德育实际,确定了生活德育课程体系,从好习惯养成、社会参与、劳动实践三个层面开展课程教学,做到德育全课程化、全活动化和全员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教师团队发展受益。船拳教师团队建设“1+1”的教师提高模块化方式(即1个学校专兼职教师+1个校外特聘高级导师)对全校教师队伍建设起到明显的示范与推动作用。我们专门建立了“溪小学者”行动计划,建立年轻教师、骨干教师和教研导师的教学助推团队。江苏省教育学会名誉会长杨九俊、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董洪亮、江苏省小学数学教材主编王林、上海《教育发展研究》编辑部主任林岚、苏州市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胡明等专家组成的一对一专家团队,以及由徐德郁、叶建军、朱浦、夏骏等专家组成的群辅式专家团,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制度,请课程专家、教学专家定期进行“工作坊”指导或“对话式”交流,开阔视野,提高站位,实打实地提高教学技艺。

第三,船拳课程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教学方式的变革。船拳文化的传承指向实践和精神,在船拳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采用实践体验的方式来进行。由此,我们将体验式教学由船拳课程的学习延展到其他学科课程和校本课程,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建构体系。

目前,依托船拳文化建设取得的经验和获得的启发,我们已经完成了学校文化建设纲要的规划,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进行实施并不断完善。

四、经络养气血——组织经费保障

船拳课程文化建设从方案设计到启动实施,始终受到吴中区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越溪街道和宝带实验小学的倾力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共建学校对项目建设的过程进行了全程指导,区教育局对项目的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的指导,并邀请课程专家和校园文化建设专家有效引领项目发展。开发区社会事业局除了关心学校发展,更在项目资金配套上给予全面、全程、全额的保障。同时,学校也专门成立了项目组,明确分工和责任,不断实践项目建设计划,不断改进不足,不断优化项目建设。

在推进项目建设的过程,我们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抓实学习。不断在学习中统一思想、提高意识,掌握教育前沿的新观点、新思想,对前瞻性教学改革的方向要能够主动跟踪研究。

二是抓牢核心。抓住“船拳课程文化”的核心建设内容,实施模式创新研究,建立课程的专题科研机制,使船拳文化的挖掘和培育走向纵深。

三是抓好增值。不断加强船拳课程与其他相关课程的互相影响和渗透,使船拳课程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四是抓紧挖掘。越溪船拳在我们发现并开发的时期,就已经是孑遗文化了。近几年,学校抓紧最后的时机开展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要继续深入挖掘越溪船拳文化,将更多的相关非物质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两年来,越溪实验小学船拳特色项目成果丰硕。船拳队先后在吴中区第三届全民体育运动会闭幕式、第二期“江南船拳”师资培训会、吴中区优秀文艺团队大展演、吴中区群众文艺大汇演、吴中开发区25周年庆文艺汇演、吴中区优秀文艺团队大展演、苏州电视台《珍贵的宝藏》栏目、苏州电视台春节特别节目、苏州市第二届“石湖串月”民俗文化活动、“国培计划”河南教育点教师访名校活动、江苏省“教海探航”颁奖大会等众多上级活动中亮相,受到各界好评。船拳社团荣获吴中区“十佳红领巾小社团”、 苏州市“十佳社团”提名奖、孩子们在吴中区阳光体育大会暨首届校园武术比赛中获一等奖、苏州市武术比赛获水平一团体第一名。

2019年2月,苏州日报刊文《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船拳特色活动情况纪实》对我校开展船拳项目进行了展示。3月,苏州电视台《社会传真》播出我校特色教育专题节目《拳“船”十年,越来溪畔功夫娃》。苏州广电融媒体中心平台、苏州市非遗办媒体平台、吴中开发区官方杂志等刊发学校船拳特色情况。学校接受了江苏省示范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示范性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实地抽查活动,受到以郑嘉为首的江苏省体育局评审专家组好评。上个月,我校被苏州市教育局评为苏州市体卫艺先进集体。

 今天,越溪船拳特色文化建设项目进程过半,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以本次视导为契机,将根据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不断调整和改进,将越溪船拳特色文化建设项目建议越溪实小的品牌项目。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